改革再出发,深圳再扬帆。《中共中央 国务院 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下称《意见》)明确:
“支持深圳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按程序组建海洋大学和国家深海科考中心,探索设立国际海洋开发银行。”
当我们把目光投向蔚蓝大海时会更惊奇的发现:海岸线长50.9公里,海域面积1152平方公里,作为深圳第“10+1”区的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简称“深汕合作区”),正加快助力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目前,深汕合作区滨海地区城市设计全球国际咨询活动正火热进行中,将以国际化视野谋划深圳第“10+1”区滨海地区的发展路径与空间蓝图。
50.9公里海岸线,1152平方公里海域面积
深汕合作区依山面海,自然环境条件优越,山水生态资源丰富,风光旖旎。这里具备了城市发展的全要素资源,不仅拥有延绵起伏的莲花山脉、蜿蜒交错的河流、绝美的湿地、天然的温泉,还拥有50.9公里的优质海岸线,1152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3公里优质、连续的沙滩,及江牡岛、芒屿岛、鸡心石等岛屿。一直以来,如何保护好、利用好、开发好深汕合作区的海洋资源,深圳市领导有要求,农工党广东省委会有建议,深汕合作区有规划。
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首次调研深汕合作区强调,深汕合作区要牢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持以世界一流标准进行规划,切实做到谋定而后动,确保深汕合作区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并且在之后多次工作批示中强调要“一张蓝图绘到底,把深汕合作区规划好建设好发展好。”
深圳市长陈如桂调研深汕合作区时对海洋资源保护和开发提出具体要求:这个城市的沙滩和生态非常难得,希望新城开拓者要守护好城市活力,预留充足的沙滩空间给人们共享。同时,近海的建筑要严控高度,打造世界一流的唯美岸线。
深圳市委常委、市政府党组成员杨洪作为分管领导也认为,深汕合作区要充分挖掘当地的海洋资源潜力,大力发展蓝色经济,形成海洋产业集群,打造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和滨海生态旅游区,助力深圳创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农工党广东省委曾在提案中建议,“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尤其要重视深汕特别合作区优良海岸线的开发利用,将其全面纳入盐田港大港区的建设、管理、运营,与深圳一体化发掘海洋经济效应,将深汕合作区建设为全国著名的海洋产业基地。”随后,市政府答复时表示,深圳将综合考虑海洋产业布局,按照法定程序将深汕合作区纳入深圳海洋管理综合示范区,在海域使用、港航管理、海洋资源开发、海洋旅游合作等方面支持深汕合作区进行创新实践,并与深圳市整体海洋产业发展战略协同一体化发展。
对于拥有的珍贵海洋资源,深汕合作区明确,要坚持生态为重、绿色发展,坚持谋定后动、规划先行。全区“2019年工作要点”和“三年行动计划”提到“要开展海岸线地带综合利用等特色规划”“打造市海洋产业重要承载区,引进储备10家以上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新能源材料、海洋环保、海洋工程装备产业项目,助力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此外,按照深汕合作区总体规划,南部以红海大道和滨海岸线为载体,打造沿海综合发展带,与此同时,南部组团将打造新兴海港商贸区和滨海生态旅游区。
在湾区“东部门户”再造一个盐田港
港口资源是新城建设发展的天然优势,是扩大开放合作的重要平台。纵观城市的发展史,有人类以来,人们就利用天然河流海湾,以港建城、港为城用、城以港兴,创造出人类文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到:充分发挥国家级新区和自贸试验区优势,加强与港澳全面合作,加快建设大湾区国际航运、金融和科技创新功能的承载区,成为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国际航运作为主要竞争力之一,与金融、科技创新一起,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未来主要发展方向写进了纲要。作为湾区经济带,航运建设发展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题中之义。
深汕合作区位于粤港澳大湾区最东端,是珠三角通往粤东的桥头堡、深港向东拓展辐射的战略支点,目前正力争打造为湾区东部门户。追溯历史,深汕合作区所在的区域曾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提出,要在这里建设南方大港和重要商埠。如今,这一设想正在实现,在深汕合作区滨海岸线上的深圳港小漠港区一期码头工程工作船泊位将于2019年9月底之前完成建设。
作为深汕合作区“港产城一体化”发展的先导性、基础性重要项目,深圳港小漠港区承担着为深汕合作区构建临港特色产业体系、打造港产城融合的现代海港产业新城的重任,未来,该项目将力争建设成为粤东地区最大的港口。同时,作为深圳港重要组成部分,深圳港小漠港区将会与深圳港友好港进行货物与线路的连接,疏解深圳部分港口功能,真正建设成为综合性深水港。
打造具有湾区影响力的海洋产业集聚区
在深汕合作区小漠片区,依托深圳港小漠港区,深汕合作区将加快建设粤东地区重要临港产业基地,重点发展港口物流、临港加工等产业,力争发展成为区域港口物流节点和全市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据了解,盐田港集团将在深圳港小漠港区投产之前规划好后方物流园区、配套。
几乎是在同一时间,在深汕合作区两大滨海片区之一的鲘门片区,海洋智慧港项目工地上工程车辆正往来穿梭,800多名工人正紧张有序地施工中,为实现今年10月完工交付办公楼及展示中心而冲刺。海洋智慧港项目是集高端办公楼、星级酒店、特色海洋博物馆为一体的综合产业项目,包括研发、商业、办公、展览、酒店众多业态。
海洋智慧港项目将秉承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以及深汕合作区打造全国最大机器人小镇的战略方针,依托深汕合作区政策优势与区位资源,构建一个先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集聚的发展基地,全力打造深汕合作区产业集聚标杆示范项目。按照深汕合作区“三年行动计划”,深汕合作区将依托鲘门海洋智慧港,吸引2至3个海洋装备重大研发项目落地,探索发展深海探索设备、动力设备等领域的海洋装备制造产业,建设具有湾区影响力的海洋产业集聚区。
此外,深汕合作区还将着力打造海工装备产业集群,大力推进三方无人船研发生产基地等现有海洋高端装备产业,形成海洋装备产业的“深汕品牌”。
开启深汕新时代滨海生活新方式
海洋资源是公共资源,美丽而脆弱。为在新城开发建设的初期就保护好海洋资源,保障群众亲海乐海的权益,深汕合作区正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明确“海岸线一百米之内不允许开发建造”,把最好的岸线留给自然,把最美的海景留给人民。
小漠片区的海岸线长达20公里,浅海滩涂广阔,沙粒细小均匀,海水碧绿淸澈。今年年初,深汕合作区进一步明确要求:小漠片区要聚焦滨海生态旅游区建设,念好“山海经”,打响“文化牌”,加快打造小漠湾文旅特色小镇。5月,深汕合作区已正式启动小漠湾文旅小镇建设步伐,将开启深汕新时代滨海生活新方式。
小漠湾文旅小镇总占地面积将达22平方公里,将着力打造小漠欢乐海岸、海岸文化建筑群、白沙滩大型海滩公园、小漠商务中心、主题酒店群等多元化文旅产品和阳光社区、山麓社区两大配套设施,树立有影响力和吸引力的高品质文旅标杆,打造国家级文化旅游特色小镇。项目首期由广东深汕华侨城投资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深汕合作区携手华侨城集团可谓“强强联合”,不禁让人更加期待文旅小镇更清晰的轮廓。
在小漠湾文旅小镇首次国内专家研讨会上,来自国家高端智库·中国综合开发研究院旅游与地产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宋丁认为,小漠湾文旅小镇项目将有望成为中国海岸线上将亲水文化发挥到极致的主题小镇,大湾区压阵东湾线的一颗闪亮明珠,也将成为以文旅产业高品质提升“东深圳”价值的卓越项目,是全面深度提振和确立深汕文化地位的超级品牌。
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党工委书记产耀东近日表示,当前,深汕合作区正紧抓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重大历史机遇,积极探索“飞地经济”,努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东部门户。在先行示范区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框架下的深圳正全面发力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而深汕合作区作为深圳第“10+1”区深感使命光荣、责无旁贷!我们将充分发挥海洋资源优势和先行先试精神,积极参与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实践探索,打造全市海洋产业重要承载区,为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努力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贡献深汕力量。